撰文/曾阳漾华夏配资炒股
央视的李善德依旧为岭南的荔枝“头疼”,因为他的任务是将这些鲜美的荔枝送到杨贵妃的嘴边,但这一切似乎还遥不可及。而我与俊勇则恰似赶上了“好运”,在李柏来的“号角”召唤下,我们来到了新会双水的来发柑园,饱尝了来叔亲手采摘的荔枝。
在电视剧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李善德,这位从科举出身的学者,面对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——在杨贵妃诞辰的那一天,将岭南新鲜的荔枝运送至长安。剧情基于马伯庸的原著,完美呈现了岭南荔枝的历史背景,尤其是在唐代时期,岭南的荔枝便已享有盛名。苏轼在诗中写道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这也让人不难联想到,杨贵妃吃的那份荔枝,大多也是来自岭南。
展开剩余82%据《唐国史补》中的记载,杨贵妃出生于蜀地,特别钟爱荔枝,而南海产的荔枝则被认为尤为美味,因此每年都有荔枝被送至长安。与杨贵妃同时代的诗人杜甫也在诗中提到:“忆昔南海使,奔腾进荔枝”(《病桔》),“炎方每续朱樱献,皆是岭南贡荔枝”(《解闷》),这也佐证了岭南荔枝的特殊地位。
而岭南的荔枝之中,最为香甜的莫过于高州的荔枝。如今的茂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地,全球每五颗荔枝中就有一颗来自这里。到2024年,茂名荔枝的种植面积已突破140万亩,全产业链的年产值达120亿元。茂名不仅是荔枝种植的重镇,产量也位居全球前列,而且其出产的荔枝品质上乘,妃子笑、桂味、糯米糍、白糖罂等多个品种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
今天的新会,尤其是双水、三江、古井等地的荔枝,同样在盛夏时节进入了最美的采摘期。红绿相间的荔枝园中,妃子笑、玉荷包、桂味、糯米糍、锦壳、槐枝、蜜糖埕等多个品种竞相成熟,香气扑鼻。
当我与俊勇走进新会来叔的柑园,正值雨后的清晨,柑橘树还在绿意盎然地生长,而荔枝树却在风雨中勇敢绽放,散发出浓郁的香甜气息。或许是杨贵妃在天上早已“发号施令”,让这些荔枝也急不可待地换上了鲜红的盛装。“哄过”杨贵妃宠爱的妃子笑,果实的甜美瞬间融化心田;而来叔精心培育的桂味,也在争宠中悄然展现,尽管还未完全成熟,却已经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甘甜。
在来叔的柑园里,除了柑橘的清香,荔枝也别有一番滋味,它们仿佛和杨贵妃的“宠爱”相比,依然甘甜得让人心醉。来叔还鼓励我们,下一周再来,荔枝的甜美程度绝对不会逊色,甚至会更加迷人,就像当年杨贵妃品尝的“妃子笑”一般。此时的荔枝,已经有了争宠的资格,仿佛要与历史上的高州荔枝一较高下。
我想,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某一天,像来叔的柑园的荔枝那样,将这些美味的果实直接送往长安,打破千里之遥的障碍,让李善德的马车在风尘仆仆中停滞,为一颗颗新会的荔枝开辟通路。
回望历史,杨贵妃的香唇曾经亲吻过新会的荔枝,而在宋代,苏轼也曾品尝过这些来自岭南的“皇家贡果”。他在诗中感慨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的钟爱,更将这颗果实与岭南的风情紧密相连。更为精彩的是丘浚的诗句:“世间珍果更无价,玉雪肌肤罩绛纱”,将这颗皇家贡果的美味与文人雅士的理想生活相结合。
苏轼笔下的荔枝,不仅是美味的象征,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符号。就像“十八娘”的香肌玉骨,将四百年的贡荔历史串联起来,而云帆似箭,时间的流转不过是对那份美好的追忆。最妙的,当属他诗中提到的“轻红酽白”,那不仅是对口腹之欲的满足,更是美学上的享受。
如今,吃着新鲜荔枝的我,感受到了它在千年沧桑之后的独特韵味。到了宋代,蔡襄的《荔枝谱》更是将这颗“东方爱情果”的故事与文人心境紧密相连,为荔枝增添了更多文化价值。从杨贵妃到苏轼,荔枝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果实,而是一种历史的见证,一段文化的传递。
而今天,当我再次品尝来叔柑园的荔枝,那份甜美依旧让我心境大开。在吃着那白嫩、甜美、清新的荔枝时,我的心也随着这颗“妃子笑”飞回到了那些历史的长河中,充满了对古人文化的无限敬意。每一次咀嚼,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体验,仿佛能与李善德、杨贵妃、苏轼同桌品茗,享受这片美丽土地的馈赠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